免责声明:金色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jinse.cn) 举报

    扩容、落地、开发者 公链项目站稳未来的必备三角

    区块链所更需要解决的是“你做的东西能不能得到实体接受,比如法律机制的接受”。

    文 | 卢晓明

    曾经你瞧不起的方向,可能反而最后成为了主流。

    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发展,近期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第一是圈内开始反思“区块链/底层公链的应该承担什么角色”?

    越来越多人反思,以太坊要成为“世界计算机”的愿景,是不是区块链的正确方向。

    曾经,所有的公链都想做一个“更好的以太坊”,想尽办法要突破链上的性能瓶颈。在2017年,某些项目就提出了“多链并行”、“行业链”、“把子链数据放到主链上审计”这类概念,不过是否落地,当时圈内大多数人对类概念不以为然。毕竟当时还有一切都需要放在链上进行的迷思。

    此后,链下扩容、Layer 2等思路更为成熟,有更多人开始认可类似方向。Odaily星球日报曾经报道过的 Nervos、Taxa、Oasis Labs、Celer Network 等项目,虽然对底层链的“职能表达”不尽相同,但都采用了分层、分工等类似思路。比如底层链负责监督、保证安全,上层链主要负责性能;Layer 1负责记录状态和清算,Layer 2 负责计算或运行智能合约。

    总结起来,各个团队之所以有些“英雄所见略同”的看法,大概基于以下原因:

    1、链上扩容存在瓶颈,过度追求“链上”的绝对共识,难以满足商业需求同时会牺牲其他方面。即便达到了突破了不可能三角,达到性能上的提高,也可能需要极大的成本,可能并不划算。

    2、现有公链设计和智能合约与具体商业场景需求存在冲突。比如公链“绝对公开透明”的设计无法满足隐私保护、代码安全和商业数据保护等需求;甚至说现有智能合约语言本身就不够成熟,带来系统性安全风险,企业不会愿意将自身业务全部上链。

    有些观察者的思路可能更为“批判”。

    Odaily星球日报接触到一位投资人甚至觉得现有的公链项目将全部死掉,设计思路全都不对,未来会再起来一批。应用上,Taxa 创始人也猜想,现在大部分项目都只能设想用区块链来解决旧问题, 但是按理说是先有新技术再解决新问题。比如互联网成熟之前说都想不到有微信、直播,底层也不是为了这些应用设计的。

    这些观点不无道理,但不意味着今天的讨论毫无意义,比如曾经的差分机、图灵机和埃尼阿克(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采用十进制),都为现代电子计算机贡献了不少经验或教训。

    第二是区块链落地或者被大公司认可的案例越来越多,但大多是联盟链。

    由于联盟链上信息的访问权受限,有观点认为联盟链不能够算是区块链,属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如果把“区块链”看做一种价值,即满足“访问权限向所有人公开”、不受任何中心化组织和个人控制等,那么联盟链确实被去中心化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不是“区块链”。

    可是,这种模式却受到了不少大公司的认可,而且采用这种模式的创业公司起码先做到了业务落地。Odaily星球日报最近梳理了国内大公司的区块链布局,得出的结论也依然是,巨头们的布局以 to B 方向的联盟链为主。其中还不包括平安壹帐链、壹企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云平台、宜信的翼启云服等大型金融集团的布局。因此,从商业落地上说,联盟链显然是有价值的。

    或主打公链扩容,或强调商业落地。

    Odaily星球日报最近采访了基础公有链本体(Ontology)  创始人李俊,讨论了本体具体体系设计、背后对区块链角色的理解,以及对上述行业问题的看法。李俊认为,扩容和落地应该是公链团队需要同时努力的两个方面,此外还有降低开发者门槛。

    在具体做法上,基础链的性能和通用模块由本体团队主要解决;行业落地上,本体主要依靠的是合作伙伴,包括COT物联网区块链同行平台、DAD广告链。

    本体的具体介绍可参考 Odaily星球日报之前的报道,本体(Ontology)是公有基础链项目 & 分布式信任协作平台,提供基础公有链,包括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体系支持。

    *此文主要为探讨下一个现象级公链、底层设计、共识机制等的更多可能,由于项目仍处于早期、市场待成熟,Odaily星球日报不为项目背书,此文亦不具备投资指导性。

    以下为采访整理,有删减:

    一、扩容、落地、开发者,应该同时发力

    Odaily星球日报:很多人认为扩容是最大的命题,本体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俊:本体希望让区块链支持实际的业务场景,现在区块链主要是数字化的Token。部分原因是因为底层设施的缺乏,底层需要一个弹性和可扩展的平台,本体是希望提供应用当中的通用模块,以及行业的通用模块。我们是希望企业做业务上的东西,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如果要用传统云计算的角度理解,区块链更像 PaaS 和 SaaS 的融合。

    Odaily星球日报:很多公链团队更看重扩容,但似乎本体更看重行业落地,你怎么看待这两个方向的差异呢?

    李俊:严格来讲不是两个方向,本体也在关注底层的扩容,我们的链网体系也是一种扩容的方案。我们的共识算法也是一种链上扩容的方案,VBFT 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纯的拜占庭协议,而是 VRF+DPOS+BFT,对 BFT 做了非常多的修改,在去中心化的程度和性能之间做了平衡,可以承载数千节点,达到万级 TPS (VBFT算法介绍)。我们还发布了北斗共识集群,可以让数千节点参与共识。

    总而言之,我认为,现阶段(1)扩容只是要做的其中一个点,实际上很多业务并不需要在链上做撮合,几千到一万的 TPS 足矣。(2)区块链所更需要解决的是“你做的东西能不能得到实体接受,比如法律机制的接受”。比如刚刚提到的征信体系、个人身份和资产管理等,如果未能得到大多数场景的认可,无法发挥实际作用。(3)另一个点是降低开发者门槛,不可能让开发者从零做起。因此基础链需要提供大量的开发工具、接口、SDK、智能合约模板等通用模块,让行业不需要重复造轮子。

    Odaily星球日报:正如你刚刚提到开发者的重要性,现在公链常说“得开发者得天下”,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李俊:开发者是一个部分,就像以太坊是一个得到全世界最多开发者的区块链平台,这是其成功的原因。然而,如果你要向主流网络进军的话,就需要行业级别的应用,这时团队也可以去推动这方面落地。本体是并重,一方面是技术社群,一方面是行业。

    Odaily星球日报:跨链协作是本体的项目中比较大的特色,也是扩容方案的关键之一,现在进展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难点?

    李俊:在跨链协作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协议群实现,我们认为跨链不是只需要一个协议就能实现,就像国家之间也有很多种协议,比如贸易协议、文化合作协议、人道主义协议等。根据不同的业务,会用到不同的协议。

    本体的协议群大概分三层:(1)账户映射协议,(2)跨链的数据交换,以实现跨链的数字资产交换;(3)共识层面的协议,比如不同的共识集群可以参与不同链的共识,比如北斗共识集群中的节点,可以选择进入哪条链做共识集群。

    目前,账户映射协议已经完成,正在做数据交易和资产交换,简单来说就是要把 ONT (本体的 token)用到不同的链上。第一步是将 ONT 用到不同的业务链上,未来可能会把资产映射等用到异构链上(即跨不同主链,比如跨本体和以太坊),会有对应的资产销毁机制。

    现在主要用的是锁定机制,难点其实是锁定的方式有点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保证原子性问题,即万一资产交换过程出现问题,如何保证原子性和账本同步问题。同时我们也在关注其他跨链项目的进展,未来可能会支持 Polkadot 协议。

    二、区块链应该是连接器

    Odaily星球日报:你如何看待底层公链的角色?

    李俊:区块链并不适合作为存储,而应该做一个连接器,我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信息,快速找到源头;此外,它是一个记录和存证的基础平台,存放清算和交易的信息。当然,这些的前提是协作,有多家不同的主体在这个网络中协作。

    举个例子,本体的分布式身份管理框架(ONT ID),不是集成所有身份信息,而是某个人、企业等,可以对自身身份信息的所有源头做统一管理,形成一个信任包。比如朋友对你身份的认证等信息还在源头,被认证者不需要获取,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调用。这有点像一个验证信息的地址簿,你什么时候想用就什么时候用,自我管理,自己提供。对于较大型的 B 端数据提供方,本体有专门的团队推动合作;另外我们也开放了接口允许数据方主动介入,生态伙伴和用户也可以推动数据方上链。

    又如,本体的整个体系包括公有基础链项目 & 分布式信任协作平台。底层不单是本体的底层网络,还有链网体系、不同的业务链等。在基础链之上是分布式信任协作层,提供分布式模块,包括分布式身份管理框架、分布式合同模板,这些通用模块在不同行业中又有通用型的东西。本体提供了协作网络 + 通用型工具。

    至于在具体行业上,合作伙伴对具体业务场景需求更为熟悉,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推广行业落地。具体合作方式包括投资、技术合作等。

    如果合作伙伴本身是一条链,是基于本体框架做的,用到本体上的通用模块、开发框架,本体提供了底层的区块链框架,还有通用的身份认证、token体系等。比如COT,我们一起合作做智能物联网基础链,设备和物品,会通过 COT 链上交易注册,本体链上也会同步注册,他们在子链上发的 token,本体的 token 上面也可以流通。共识机制上,子链的底层协议可能会调用到本体的协议,有的子链会有自己的共识集群,只是与本体公用一个ID身份的验证;有的可能是融合共识,像侧链一样,部分信息锚定到主链。

    Odaily星球日报:根据这个设想,有哪些场景适合区块链落地?

    李俊:我举例说下以下两个场景。

    1、征信场景。其需要接收来自不同机构和个人验证信息,自动化程度也低。未来如果可以做到一键授权,需求方就能马上调用,点对点的传输,甚至跨越国境和组织传输,金融的风控和保险的核保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2、二手车的历史存证。这同样需要跨越车商、车厂、维修商、保险等很多不同的实体,行业也需要来自其他各方的信息。

    我们目前的行业合作伙伴包括、COT(物联网基础层)、PTS (企业金融信息验证)、DAD (分布式广告平台)、Carblock (汽车数据追踪),后续还计划扩展游戏和金融行业。

    Odaily星球日报:要建成这样一个协作分享平台,似乎难点是在如何让这些数据源愿意上链。现在似乎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做类似平台,他们已经有很多数据源,为什么还需要区块链?

    李俊:确实,归集数据是有瓶颈的,需要找数据源,还有实时性要求,成本很高。现在还有隐私问题,需要得到数据拥有者的授权。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大多数数据变现,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经过用户授权”。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可以说是最严格的隐私法案,没有个人的授权,数据根本用不了。从这个逻辑来讲,经过个人的授权之后,其实是更合适,这就是区块链希望做到的愿景之一,让数据来自源头,得到用户。如此来自个人授权的管理,完全符合隐私法。

    比如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原来需要收集足够数据做 KYC,用户需要要提供10项;在链上可以反过来,在区块链上已经收集好了,然后直接提供给服务商,用户可以一键授权。当然,此处的前提是需要数据提供方支持接口,本体也对 B 端提供身份数据验证接口。

    目前,本体上已经接入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CFCA 和美国数字身份公司 IdentityMind,前者提供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包括身份证验证、银行卡认证和人脸识别认证服务;后者可用于对北美用户做身份验证服务。本体与公安部合作的 eID 的个人身份映射服务正在推进。

    三、区块链落地难在从 0 到 1 ,之后将批量爆发

    Odaily星球日报:本体非常关注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但区块链确实一直受到了“风口上光火,却只有炒币没有应用”的非议。

    区块链真没有火多久,真正火才一两年。之前大家都盯着数字资产,真正在做底层行业和行业扩展的其实很少,都是在玩币。所以这个行业才刚起步,还没有积累到那个阶段。

    那你认为实体应用区块链,需要多少年?

    接下来两年,会有些案例;未来 2-5 年内,会有批量性爆发的东西;5-10 年后会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区块链不是万能,但会是重要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可说间断性火了数十年,现在也还未批量爆发性进入实体经济。

    人工智能是单点上的增强,区块链是各方协同,改变整个流程。这意味如果你不用这个模式,就是比别人成本高。因此,我相信区块链的发展是一个从 0-1 很慢,但是,从1-10非常快的过程。它的普及难在 0 到 1,这个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点证明它可以降低成本,行业中一个闭环的点。只要你有一个点,证明它是低成本,就必须全行也都会用。

    Odaily星球日报:本体的生态建设和行业落地情况如何?

    李俊:生态建设方面,本体进入了全球巡演的周期,近期是亚洲,下半年会是全球技术巡演,黑客马拉松。另外是对开发者的激励计划,我们的主网刚上线不久,测试网本身有些DAPP在跑,10月大概会在主网上线 10 个 DAPP。现在技术社区已经发布了开发激励计划,技术任务中有与主网相关的任务和应用,每个任务现在有 3-4 个团队在开发。另外,全球开发也可以提一些计划书,然后本体会提供一些资金的支持。开发者本身也能用本体开发应用和定制自己的业务链,性能、成本和开发工具,都是可以吸引开发者的原因。我们 10% 的 token 都给了技术社群,开发者肯定是我们最为重视的战略,团队已经在做新模块的开发,本体在 github 已有20多个项目库。

    本体还发布了一款通用型的钱包应用,可以管理ONT/ONG和其他本体生态Token,还有个人的身份与数据的统一管理。在合作伙伴的 DAPP 上可以看到与该场景相关的身份与数据信息。

    我是Odaily星球日报编辑卢晓明,探索真实区块链,爆料、交流请加微信lohiuming,烦请备注姓名、单位、职务和事由。

    jinse.cn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jinse.cn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0/140
    提交评论
    文章作者: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金色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金色财经 > Odaily > 扩容、落地、开发者 公链项目站稳未来的必备三角
    • 寻求报道
    • 金色财经中国版App下载
      金色财经APP
      iOS & Android
    • 加入社群
      Telegram
    • 意见反馈
    • 返回顶部
    •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