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金色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jinse.cn) 举报

    从各国采用情况看加密货币未来:日本持有人数最多,中国为3%

    这篇文章将探讨哪些国家使用/拥有最多或最少加密货币及其原因。

    采用率最高的国家

    image.png

    土耳其

    土耳其与美国贸易关系破裂,金融体系崩溃,国家货币里拉(lira)大幅贬值,这些都是土耳其加密货币采用率高的原因。该国公民正在寻找一种方法,来对冲本国货币贬值对他们财富造成的影响,所以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自然而然被他们视为潜力避风港,加上政府对加密货币态度宽松,允许这种交易。

    土耳其的加密货币发展迅速,53%的土耳其人认为比特币是在线消费的未来。由于新法规的影响,外汇交易变得越来越困难,比特币在土耳其变得比外汇更受欢迎。

    巴西

    image.png

    高通货膨胀率、政府腐败和银行体系崩溃,都是促使巴西公民购买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原因。

    对加密货币怀有浓厚兴趣的巴西公民不容忽视。巴西是世界第五大国,也是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该国的平均年龄为32岁,随着巴西修订和实施加密货币法规,巴西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加密货币中心。加密货币的增长和普及进一步说明了一个事实:加密市场的大多数投资者都在20到25岁之间。此外,过去3年(2016-2018年)巴西的比特币交易量超过了黄金交易量,这预示着长期可能发生的变化。

    哥伦比亚

    加密货币在哥伦比亚采用率高的原因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并不是通货膨胀驱使本国公民购买加密货币,因为3.45%的通胀率在南美是很低的。促成哥伦比亚采用加密货币的因素包括:过去几年来进入该国的100多万委内瑞拉难民、政府对加密货币的友好态度,以及大量公民没有银行账户(许多公民不信任银行)。进入该国的难民正在使用各种加密货币向国际其他地方汇款。

    Paxful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7%的受访者知道加密货币,80%的人表示他们会考虑投资。哥伦比亚的比特币ATM市场也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因为公民很高兴可以不用与金融机构或中介打交道来完成汇款。

    阿根廷

    image.png

    左边的图表说明了一切。随着通货膨胀率超过50%,以及经济的大幅下滑,人们已经向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寻求安全的避风港。

    政府官员也开始将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视为公民对抗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种方式。

    南非

    image.png

    南非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率高的问题。这些通胀率有时可能达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其他导致南非公民使用加密货币的原因还有,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以及对政府任意挪用资金的恐惧。

    许多人将加密货币视为保护自己财富、投资和国际支付的一种方式。随着南非智能手机用户的迅速增长,现在许多人都在使用各种加密货币进行汇款。

    高通货膨胀率导致国家货币不稳定、缺乏/限制获得正规银行服务,或者地方政府积极(甚至消极)承认加密货币,还是在没有政治动荡情况下进行保值,都显示出了个人正在转向采用比特币和其他各种加密货币。

    其他国家采用加密货币的情况

    考虑其他的资源/调查将有助于指出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加密货币的程度。以下是另外两项调查,显示了各个国家/地区对加密货币的持有情况。(本报告和调查并不能保证100%准确。)

    image.png

    image.png

    日本

    调查显示了关于加密货币所有权的不同数据。有一点是肯定的是,日本是加密货币的巨大中心。早在2017年4月,日本就将比特币作为了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日本平均占全球比特币交易量的11%。这让日本在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经济体中排到第二或第三名。

    日本在加密货币的接受、监管和合法化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自2016年以来,加密货币在日本一直被视为一种货币。该国也对加密规定进行了大量思考,禁止了匿名币的交易,主要是因为洗钱。在日本有350万公民在交易加密货币,25-30岁的男性中,14%拥有加密货币,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采用率。尽管上述调查显示的结果喜忧参半,但很明显,加密货币在日本的采用率高于大多数其他国家。

    英国(GB)

    目前,英国尚无任何管理加密货币的法律。总体而言,它也没有全面禁止加密货币。政府目前认为,该行业还没有大到需要采取专项措施。

    调查还显示,各国对加密货币的持有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份美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发现,过去只有3%的英国人购买过加密货币。此外,没有购买任何加密货币的受访者中,只有7%的人表示将来会购买此类货币。该国70%的受访者声称从未听说过这种技术,也不知道如何定义加密货币。很明显,这个国家的加密市场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

    在美国,对加密货币的采用和意识正在增强。虽然政府尚未发布针对数字货币的规定,但许多州已经开始采用自己的加密货币/区块链规定。

    在美国,加密货币的持有量也在大幅上升。Finder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拥有加密货币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从2018年的8%增至2019年的14.4%。这一年内增长巨大(约80%)。目前大约有3600万美国人拥有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Coinbase的一篇文章很好地列出了关于加密货币/区块链增长的一些关键发现。

    印度

    总体而言,印度政府对加密货币持非常强硬的立场。印度不承认比特币为法定货币,印度储备银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在2018年发布了一份通知,“禁止银行、贷款机构和其他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从事虚拟货币交易”。此外,政府委员会最近提议彻底禁止加密货币,对持有加密货币的人强制判处10年监禁。印度加密货币的未来似乎相当不确定,并且这一切将如何发展取决于政府/银行。

    韩国

    自2018年以来,韩国政府已经承认并允许通过受监管的交易所进行加密货币交易。政府也非常支持区块链,因为他们宣布了一个大约1万亿韩元(约9亿美元)的基金,用于2019年的开发与研究。

    根据Cindicator的报告显示,韩国大约占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总量的30%。此外,大约30%的受薪员工拥有或交易了某种加密资产。由于在韩国存在大量的交易所,所以加密货币的采用正在进一步推进,其中一些交易所正在与其他平台合作,使加密货币成为全国数千个地点的支付选项。所有这些都不足为奇,因为韩国人几十年来一直是新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可以肯定的是,以上调查并未正确衡量韩国对加密货币的熟悉程度。

    德国(DE)

    2013年,德国财政部宣布,比特币和所有加密货币都是“账户单位”,因此都是金融工具。加密货币一般不属于虚拟货币或数字货币;德国央行建议使用“加密令牌”一词。

    尽管上述三份调查都认为加密货币的采用率低于5%,但其他报告显示了不同的结果。根据区块链研究实验室的一份报告,德国18%的成年互联网用户,目前拥有加密货币约为(9.2%),或曾经拥有过一些加密货币的约为(9.1%)。即使考虑到那些现在拥有加密货币的人,即9.2%的人,这个比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相对高的。2020年还将出台新规定,允许金融机构持有和交易加密资产。默克尔政府今年9月还推出了“国家区块链战略,为代币经济铺平道路。”

    中国

    总的来说,曾经严厉批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人,现在也加入了这场竞赛。习主席在10月24日表示,区块链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并呼吁国家加快发展和采用这些技术。虽然中国发布了一些列关于Token的禁令,但是呼吁发展区块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为比特币、加密货币做了宣传。认识加密行业的人会更多。中国公民长期以来出于各种原因都对加密货币感兴趣,包括人民币的不稳定性,以及中国廉价的能源和挖矿设施。因此,中国一直是比特币挖矿的领导者,一些报道称,中国拥有71%的比特币矿池。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区块链技术在中国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加密领域/加密货币,因此,加密货币在中国的普及将会非常迅速。

    结语

    image.png

    世界各地的人对加密货币的认识正在不断增强

    尽管上述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加密货币使用率较低,但这一切都可能很快的改变。大多数国家都在考虑或制定有关区块链技术的新法律。这些新法律与以前的法律相比,对区块链/加密货币更友好。世界各地的人对加密货币的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人开始转向加密货币来寻找投资机会,或者拥有一种不受任何国家控制的货币。

    这种持有/采用的趋势可能只会增加,而年轻一代(大部分是千禧一代)更有可能投资加密货币。千禧一代的不信任感空前高涨,这也是他们开始使用加密货币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Medium,由头等仓 (First.VIP)提供翻译,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感谢阅读。

    jinse.cn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jinse.cn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0/140
    提交评论
    文章作者: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金色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金色财经 > 头等仓 > 从各国采用情况看加密货币未来:日本持有人数最多,中国为3%
    • 寻求报道
    • 金色财经中国版App下载
      金色财经APP
      iOS & Android
    • 加入社群
      Telegram
    • 意见反馈
    • 返回顶部
    • 返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