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金色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jinse.cn) 举报

    金色深核 | 合约、规则与金融愿景

    从期货到期货合约

    1833年,地处美国北方地区“风城”芝加哥已经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中心之一。此后的二十年间,芝加哥因为运河和交通高速发展,同时发展的还有美国北方的工业。到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已世界第四位,总产值达18.8亿美元。但随及便爆发了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芝加哥此时已是交通枢纽、贸易集散地和制造业中心,完全没有受到内战的负面影响。内战消耗的了美国大量的劳动力,反而刺激了芝加哥的农业机械生产,内战对军需物品的需求和运输,也使处于铁路枢纽位置的芝加哥获利颇丰。此外,内战期间,联邦政府需要银行融资,众多资本借机汇集在芝加哥,建立银行,芝加哥俨然成了内战时各路商人的投资天堂。

    在快速发展的30年中,芝加哥受益于各界的资产投资与金融便利,成为了一座具备金融和投资属性的城市。

    芝加哥作为美国北方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农产品会在芝加哥进行买卖,早期,人们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进行交易。因为季节的农产品供需变化,价格波动异常剧烈,收获季节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农产品匮乏时,价格飞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达到规定标准后再出售运出。这时经销商已经通过现货及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

    这便是期货合约最早的起源。

    为什么会发展出期货合约的模式,首先,经销商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购买谷物储存,但在储存过程中要承担着巨大的谷物价格暴跌、变质等的风险,所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也就是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贸易商和加工商提前联系,以转移风险。这种交易方式便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交易方式。当交易需求旺盛时,远期合约便具备了稀缺性,价格增长等自然有利可图。

    1848年3月13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但这时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远远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只是一个集中进行现货交易和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1865年,合约被标准化且建立了结算制度后,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期货合约。

    这时的合约标准化,包括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这样合约在交付日之间的转让已经非常方便,同时也出现了对冲平仓等解除履约责任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此外,还出现了10%交易保证金的设计。

    从此,期货的发展和进步一直是金融市场中不断创造新高的领域,期货合约在随后的时代变革和经济爆发周期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庞大的业务产业并传播到了全球。

    期货的发展体现了金融业的内生需求,金融衍生品是在现货交易外开拓了新的交易世界,拥有新的规则。在加密货币出现后,合约也顺利成为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业务环节。

    我们所知的合约,根据现货变化,但同时也受限于自己的设计模型。在期货的起源里,是为了更好的规避周期变化的风险,而当人们将期货的对冲能力全部视为投资盈利时,就代表着期货合约本质发生了转移,期货的后期发展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就此期货的投资的目标也就成为了盈利,当然这是金融行业内生需求成熟的必然。当金融业务变多,行业内从业者变多,自然需要更多的盈利方式满足内生需求,而并非其他产业对金融的刺激。

    市场规则

    期货因现货而生,但期货的仓位、杠杆、保证金的设计,让期货不能完全像现货一样,拥有长期的持有效果。当投资者贪婪的选择更高的杠杆风险时,爆仓是随时的,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有连续2天内爆仓额度高达几十亿。所以当我们面对现货的波动可以选择长期持有等待机会,在合约上,除了买卖时的涨跌,还有波动幅度、杠杆和保证金的完美设定才能免于风险。

    期货是现货的衍生。所以,期货的每一个波动也都是在供需变化的结果。供需就是一个交易者与所有其他交易者的博弈。每一笔成交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力量、观点、情绪、意念的撞击和妥协,是期货市场不同的参与者之间人性博弈的过程和结果。

    而在现在市场期待牛市的交易市场中,合约也会因为其规则设计,失去一部分牛市赋予的机会。

    合约决定于现货,现货在牛市中,必然是涨跌反复但最终成上升趋势,对于现货交易者,只需要两个交易时间点,一买一卖就可以完成盈利,而合约则不然。在主力拉涨大盘的过程中,一定是拉涨时出货,回调吸筹再拉涨,而为了吸筹,最常见的是剧烈涨幅,让投资者失去判断能力,做出错误操作。

    这样的行情就是合约的噩梦。

    所以,说一个期货合约的盈利是由牛市熊市决定的,并不正确,正确的是由每一次的涨跌决定。只不过当供求关系决定现货价格时,可以判断合约做多和做空的指标和时间。加密货币的合约与牛熊无关,更多的在于对短期涨跌的判断。

    理解金融的隐形概念和规则

    期货合约是衍生品,是对于现货之外交易业务的补足。在加密货币的巨头交易所里,合约都维持着巨量的交易额,其原因在于只要行情波动,便会促进合约的流动性。这样的业务设计,算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创新,开辟了相比现货,交易量更大,可以创收更多的领域。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合约的出现,那我们似乎是认可期货等衍生金融产品对于社会经济的贡献的。但这也会引发一些偏离本意的问题。

    金融与商业是相辅相成的,商业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发过来又促进商业的发展。而在社会发展背景下,金融与商业都需要伦理的约束。

    金融出现的主要任务是帮商业提供融资服务,也就是把个人与企业空闲的资金聚集起来,再提供给资金短缺的个人与企业,从而达到优化资金配置的作用,提高了资金利用的效率。这就是银行业。

    业务不断延伸,出现了规避风险的工具,比如期权和期货,帮助企业规避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但这个风险由市场上愿意承担的人承担,也就是投资者和投机者。在加密货币的市场中,因为管控的缺失,这一点尤为明显,通过杠杆,投资者和投机者面临的收益和风险都被放大。

    如果我们剖析金融的意义,从早期文明到现代世界,金融一直以不同的形式贯穿在人类生活之中。早期文明中可以描述为出现一种“金融思维”,当狩猎采集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个人单打独斗活下去的概率很低,部落实行公有共享。这种公有共享的制度,就是一种隐性的金融安排,是个体之间进行跨期、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转移,目的是降低生存的不确定性。

    传统农耕社会里,面临着生存问题,所以要做一些“价值的跨期转移交换”。对于农耕为生的人俩说,子女是唯一的储蓄,所以“养儿防老”也可以描述为一种金融安排,“多子多福”是因为多子意味着这个金融安排具有了更多风险分散的功能。

    而当金融工具出现之后,金融的意义就有了更大的边界。战争时期,国债发行和流通顺畅是战争消耗的充沛资金支持。专业交易的金融场所与金融机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股票、债券、基金这些金融工具的应用,实现了更广泛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极大的拓展了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和范围。比如通过公开发行金融证券,地区、人口、时间上的各种限制被打破,个体机构的筹资能力被几何级数般地放大,使得细分行业的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例如美国的运河,铁路等交通网络形成,西部大开发,钢铁工业跃居世界头号交椅,无不得益于发达和成熟的近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因此,可以明确的是,发展和进步一定是金融诞生的愿景。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过程,暴露了人的社会性缺点。

    从表现金融为恶的电影作用中,那些经典的角色刻画即可看到。就像《华尔街之狼》中癫狂浮华的里昂纳多,《大空头》中大发危机财的克里斯蒂安。金融是不是偏离了,无法回归了?

    难以实现的金融愿景

    金融行业的回归,似乎是有巨大阻碍的,首先金融行业成本高,相比于实体经济,其成本来源于在机构运营运转的成本。但在实现一定规模后,成本会达到极限,而收益就开始扩大化。

    其次就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行业被精英化。

    在传统的金融学教育体系中,学金融的门槛变得很高,没有高等数学、概率论和微观经济学背景的普通人,会感到完全不得其门而入。另一方面,由于离金钱太近,金融学被视为聪明的、野心勃勃的年轻人通往财富自由的快车道,光华金融系的本科生中,集中着每年全中国差不多30%的高考状元,同样的,北美顶尖大学经济系每年招20-30个博士生,而商学院金融系只招2-4个华尔街,华尔街顶级金融机构的名字永远和常青藤名校,显赫家世连在一起。财富、精英、稀缺几个要素糅合在一起,金融成为“金钱”代名词,越来越离开普通的人群。

    金融有能力为人类谋福利,它能数十倍百倍的放大社会财富的累积。但在现代金融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呈几何级数放大的财富已经无法为所有人类共享。即便是在加密货币行业推行的去中心化,也难以逃脱“富者越富的逻辑”以及传统金融的弊病。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光明的时代,也是最黑暗的时代。金融的初心和发展的背离,也像是加密货币去中心化构和如今行业发展泡沫的分化,技术作为基础,让我们看见金融的未来,但在既有的金融规则面前,既要满怀希望,也需保持警惕。

    jinse.cn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jinse.cn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0/140
    提交评论
    文章作者: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系金色财经原创稿件,版权属金色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金色财经",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金色财经 > gnawgnah > 金色深核 | 合约、规则与金融愿景
    • 寻求报道
    • 金色财经中国版App下载
      金色财经APP
      iOS & Android
    • 加入社群
      Telegram
    • 意见反馈
    • 返回顶部
    • 返回底部